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学生赴航空厂所开展“力学在航空中的应用及就业调研”实践活动
时间: 2024-06-18 22:05:31 | 作者: 拉链辅料配件
时间: 2024-06-18 22:05:31 | 作者: 拉链辅料配件
2018年6月至7月,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励空实践队赴阎良、汉中、成都开展社会实践。此次实践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康鹏军、副院长王少华、学院教师陈瑞卿带队,2016级工程力学专业12名本科学生参与。
习同志在十九大报告说明: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西北工业大学充分的发挥“三航”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技术前沿,为我国国防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扎根西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一流、献身国防”的西工大精神熏陶下,一批又一批的西工大校友用赤诚的爱国之心和对航空事业的热爱,为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力学对航空技术有着决定性的贡献,我校校友发挥西工大精神,为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防事业全力发展的趋势下,航空单位对人才特别是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期望更高。
同学们深感在课堂上所学不足以直观体会到力学知识在飞机主要结构研制中的应用。基于此,学院由工程力学专业学生组成实践队,深入走访西安市及周边地区的主要航空厂所,直观感受与学习力学在飞机主要结构研制中的应用及其对航空工业的重大贡献。
实践队此次实践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2018年6月1日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康鹏军和青年教师陈瑞卿、闫五柱带领实践队于阎良参观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航空科技公司孵化器、阎良航空科技馆、西安康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西安势加动力有限公司和西安鑫垚陶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第二阶段于2018年7月16日由学院副院长王少华和青年教师陈瑞卿带领实践队参观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实践队员们来到阎良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叹与自豪,在这个具有“中国西雅图”美誉的工业区,可以感受到较为强烈的工业发展带来的便利与优势。飞机模型遍布各个街区,能给人一种浓厚的科技气息。车子进入一飞院后,负责人也是很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并为实践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交流报告会,会议开始前,康鹏军书记代表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诚挚地感谢一飞院的热情接待,讲解员以及西工大老校友们着重给我们介绍了一飞院的研究内容、工作条件和环境、工作上对专业相关知识的要求、飞机的一些简单理论的讲解以及招聘要求等一些知识,康鹏军副书记也相应地给一飞院的研究人员们介绍了学院力学专业的相关情况,这对于同学们专业相关知识与实际在做的工作的结合运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并指出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航空航天精英人才,搞好科学研究,希望未来在人才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与一飞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讲解结束后,队员们积极提出学习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他们都一一详细解答。精彩的报告会结束后,在主任的带领下,又前往参观了一飞院虹天馆,部门人员热情介绍了一飞院历史发展、整体布局沙盘、企业文化长廊和各型号飞机模型。在这里能够正常的看到大部分我们国产飞机的模型,了解它们的优势与不足,感受航空力量的巨大魅力。
之后实践队参观了航空科技公司孵化器、阎良航空科技馆、西安康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西安势加动力有限公司和西安鑫垚陶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更加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及知识面,进一步认识了力学在航空工业中的重大应用及价值,激发了队员们的爱国情怀及献身国防事业的决心。
在讲解中,队员们感悟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刻苦奋斗的精神要从始至终保持下来,科研之路固然很艰苦,但其中也不乏乐趣与灵感,当代大学生要响应习主席的号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发扬大学生应有的吃苦精神,投身国防,投身到科研当中去,认真学习,学好所有的专业相关知识,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开拓创新,为成为新一代国防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次参观见习活动,为我院学生探寻航空行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更深入地了解了飞机的研发制造流程,在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对民族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自信心,深深体会到航空人攻坚克难、一丝不苟的开拓精神。
实践队员们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在副院长王少华和青年教师陈瑞卿的带领下,实践队从学校出发前往汉中陕飞公司参观学习。陕飞是我国研制生产大、中型军民用运输机的大型国有军工企业,到达陕飞后,工作人员非常热情的接待了实践队,并在会议室安排了交流会,走在集团内部的小路上,同学们都被里面的科技气息所吸引。在交流会上,讲解员具体的介绍了陕飞集团的发展历史、科研成果、企业文化等,尤其是对运8系列运输机的介绍,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的一步步强大,运-8作为中国空军大量装备的第一种中型运输机,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运8系列运输机的成功是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艰苦奋斗的成果,副院长也告诫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品质。少年强则国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任在你们身上,中国国力的强盛,需要靠你们去打造。”副院长语重心长的讲话无疑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队员们在心中暗下决心,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一批老校友也结合他们实际的工作和专业做多元化的分析,告诫同学们目前要打好基础,一切问题的根源都会回到最基础的力学上,并介绍了他们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真实的案例。最后,队员们都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管是专业上的知识、还是未来工作上的迷茫,他们都耐心的给予解答,副院长也表示,学校将逐步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指出当下一定要合作,通过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人才教育培训等方式为双方搭建更加广阔的合作平台。学校即将迎来80周年校庆,西工大校友怀着报国强军梦、家国情怀奋战在军工单位一线,希望校友们常回母校看看。
任天宇:来到这里,本学校的校友们积极为我们举办了一次座谈会。会上,学长首先向我们大概介绍了一下陕飞的情况,之后,每位校友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 ,对队员们提出了一些要求和建议,最直接的便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确实,高中之前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大学培养的不就是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吗?
李昕源:了解了陕飞公司的历史、概况、员工生活空间、建筑规模以及就业情况。向我们介绍了一批航空报国的人才,看到了手写笔记,感触颇多。在那个什么都没有的年代却创造了什么都有的奇迹。与此同时了解了中国的国防成就,颇为震撼。
李忠鑫:经过了与本校学长和外校校友的深刻交谈与学习,我们对中航飞机设计研究所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自己的学业有了一定的反思。中航飞机设计院大致上可以分为十一个大专业。每名学长和校友着重强调的即为学习与应用的关系。自古孔子有云:“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由此可见,工作所需知识通常与所学差距较大。甚至更有人跨专业入岗就职,然而他们依旧保持着极高的工作效率和极佳的业绩。所以,兴趣的培养在一个人就职工作时就显得很重要,当你有了足够的兴趣,并足够热爱自己的专业之时,我相信一切的困难都将不再是困难,而是前行之路的一次历练。这也表明,在校期间,我们应当多多开拓自己的知识面,这对今后的工作将会很有帮助。
张浪渟:与学长们的洽谈,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工大的时光里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学长建议我们在大学期间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好三大力学,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结构优化方面,学长们为了减轻1g重量而努力,为了多飞行1次而努力,为降低1ml油损而努力的这种陕飞精神,工大精神,就是我最好的榜样,我将珍惜自己的大学时光,培养自己的能力,积极向学长们看齐。
7月17日,实践队在王少华院长和陈瑞卿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实践学习,科室何主任以及数名西工大校友与实践队进行了交流学习。王院长向院方介绍到,工程力学专业的一些教师也从事业航空发动机方面的研究,岳珠峰老师团队更是与624所有很多的合作项目。
通过交流,了解了涡轮院的历史与发展科、室与专业情、人才发展与培养体系、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到力学在航空发动机的强度、叶片、轴盘、机匣、整机、载荷这样一些方面都与力学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强度设计的过程中,载荷与载荷谱的应力分析不能离开扎实的力学基础。
在这次实践调研中,感受到了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献身国防的奉献精神,这些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奉献了自己的热血,拒绝了更好的待遇,为国防献身,只为了让我们的国家在面对入侵时有底气喊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正是这种精神感染着我们,投身于军工行业,投身于航空事业这种献身国防的奉献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
张书成:我们与中国航发涡轮院的各位专家领导进行了交流。在这次交流中,我知道了航空发动机在整个航空系统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航空发动机被喻为“工业皇冠中的明珠”,是飞机的“心脏”。而中国航发涡轮院正是研究中小推力级航空涡轮发动机的研究所。通过书记的介绍,我们大致了解了1、涡轮院的概况,涡轮院包含了三方面的能力,即:仿真能力、实验能力、测试能力;2、航空发动机的分类和原理;3、航空发动机的主要结构;4、涡轮院的发展历史;5、发动机的特点:温度高、压力大、转速高、寿命长。在其中我也了解了发动机体现在各方面的难点、航空发动机研发的专业体系和航空发动机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等等。最后,涡轮院还为我们播放了西工大毕业的院模范生的视频,我们优秀的学长学姐们在工作岗位上也一直在坚持践行西工大“三实一新”的校训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李文昊:624所是我国航空发动机预研设计和大型试验研究基地,据了解航空发动机在飞机整体设计中属于相当难度的一个项目,我们虽然目前已经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许多创新相关的方面仍与航空强国有比较大的差距,相关核心技术仍然依赖于进口。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制造难在许多方面,如实验、材料、检测等方面。从某些程度上来讲,这些项目的流程与咱们研究生的课题流程比较相似,大部分的研究知识基础即是我们所学习的专业课知识,所以咱在本科或是研究生阶段,一定要认真学习专业相关知识,提高个人的基础能力,同时对项目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必要的话还需要课外学习其它的知识,比如我们力学专业以外对飞机结构的大致了解,相关软件的设计运用等等,这些对我们以后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十分有益。
王野:交流过程中,624所领导针对校方教育提出的建议就是加强学与用的结合。提到很多重点院校工程类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有较强的数理能力,但实践应用较为欠缺,不能将自己的数理能力和实践应用充分结合,不能够做到自身能力的最大化利用。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也应该提高个人的能力,在理论课程之余阅览一些与应用有关的书籍,学习一些和未来工作有关的技能,并能时长反思它们与理论的关联性。只有这样,毕业之后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发挥自己的能量。
李忠鑫:这一次的实践交流中,以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中心展开话题。例如,对构件、载荷进行受力分析,通过材料力学所学所学知识进行计算从而避免应力集中。同时,我们了解到工程实践中的断裂力学即对裂纹评估、对结构形状优化的行业较有发展前途。学长们也告诫我们应尽早接触工程实践技能,了解有关编程的知识。
本次实践中,首先开展了座谈会,集中讨论了关于成飞的职业岗位、工作理念、集团建设和关于本校人才培养的几点问题。紧接着,又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枭龙、歼-10等机型的生产车间,切实体会了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研究任务。
通过当地考验查证,实践队发现每一个在成飞工作的西工大毕业生都热情主动,更参与着核心的科研任务,很好的发扬了我校三实一新的精神。我校毕业生在各个部门也享有胜誉,踏实肯干,深得喜爱。在与学校的交流中,成飞方面向我校学生提供了多方面建议。
钟宇豪:在成飞,我们主要是参观的国产三代机歼10相关系列的组装及最后的装配车间。期间感到十分震撼,一是零件上错综复杂的零件配合,二是材料的选取都不完全一样,这些在设计装配时要结合飞机实际在工作时的工作环境做出合理的选择考虑。每一个步骤都十分精细准确,目的是为了咱的飞机能顺利在空中执行任务。这些研究所,研究院内大部分都是西工大的毕业生,所以说从现在开始,咱们在大学内对自己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努力学习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可以有机会在这些研究所内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唐依婷:接待我们的大多是西工大工程力学系出身的学长学姐,在短暂介绍了成飞的现状和主要机构后便带领我们去车间参观了战斗机的组装。在几位主任的介绍下,我们仔细地了解了战斗机的部分零件的组配方式及其功能作用。主任们考虑到我们只是大二的学生,并未学习太多的专业相关知识,所以没有很详细地与我们谈论关于飞机与发动机的专业性问题,而是更多地与我们交谈一些常识问题,譬如战斗机的一些作战数据、战斗机与民航飞机的区别亦或是飞机某些部位的作用等等。在与主任们的交谈中我深刻体会到自己在这方面知识的匮乏,而这亦成为了我要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
苏自立:18日上午,我们前往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132厂,交流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到中航工业成飞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按照“航空为本,军民结合”的发展的策略,为国家防务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军机研制实现了“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格局,军机外贸占领了国际军机市场的一席之地。其中,歼十飞机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枭龙/FC-1飞机荣获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型号研制(重大阶段)银奖。
伦宇博:中航工业成飞是我国设计、研制和成批生产现代歼击机的重要基地。中航工业成飞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按照航空为本,军民结合的发展的策略,为国家防务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成飞,我第一次接触飞机各类零件制造车间,第一次亲身近距离感受歼十战斗机的风采。我们在部装厂了解了枭龙战斗机的部装流程,还有像机舱、机尾、机翼等飞机主要部件的一个分装。看到各大零件上密密麻麻的铆钉,才意识到一个大型飞机制作的不易,意识到飞机研发者的伟大之处。
这次社会实践大大开拓了队员们的眼界,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航空人为国防献身,为祖国效力。在和学长学姐及专家主任们的交流中,学生们知道了作为一名学力学的学生,首先要夯基础的实理论知识,这是以后献身国防的必要条件,其次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在大学中必须要培养自己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能更好的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献身国防的伟大工作之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